显示产业迎来热潮,国产AMOLED发展正当时
自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经济形势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好转。尽管如此,从市场规模来看,包括CRT、OLED在内的显示产业总体市场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。根据DisplaySearch提供的数据,全球显示产业2009年的时候是921亿美元的水平,2010年之后突破了1000亿,预期到2014年将达到1500亿的规模
光学薄膜国产替代进口速度加快
光学薄膜应用领域相当广泛,液晶显示是最大的需求来源。根据我们的测算,2011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面积在1.5亿平方米左右,对偏光片、背光模光学膜片、保护膜的需求分别达到450亿元、140亿元和60亿元。从市场竞争格局看,产业链各个环节基本均由日本、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所垄断,国产化比例不到10%。
OLED产业渐起 国产面板业又将阵痛?
OLED不是第一次在CES出现,甚至不能算是全新的技术,但却是电视显示技术下一个停靠的港湾。 OLED代替LCD、LED甚至是等离子似乎是技术发展不可改变的规则,但对于国内面板企业来说,却是个不小的噩耗。
国产手机要规模不要利润
手机企业可以分为两种:赚钱的和亏损的。智能手机也可以分为两种:要价高、利润高的,不要利润甚至努力“免费送”的。近日,有知名研究机构表示,全球手机行业99%的利润几乎都流入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两家手机制造企业。
国产液晶面板线新一轮争斗 投产就落后?
液晶面板进口关税自今年4月1日调高后,国产液晶面板线展开了新一轮的争斗。昨日(5月6日),华星光电CEO贺成明透露,“三星电子也向华星光电提出了大量的采购邀请”。
国产手机厂商发力智能手机市场
西欧智能手机消费情况受欧债危机拖累,2011年出现衰退迹象,金砖四国因此成为全球期待市场。2011年全球手机市场规模达到17.2亿部,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.6亿部,预计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.2亿部,增长率也达到了34.5%,此番高增长将延续到2014年。
国产智能手机将百花齐放
自2011年国产手机厂商涉足智能手机领域以来,国产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,进入2012年,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涉足智能手机领域,市场竞争渐趋激烈。
国产手机利润率仅10%-20%
“多赚吆喝少赚钱”,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现状。一方面是HTC、摩托罗拉等知名厂商“自降身段”进入千元机市场,另一方面百度、盛大等国内互联网企业半路杀出“战略性”搅局,低价进军手机市场。数据显示,相比苹果公司超50%的毛利率,多家国产手机厂商的毛利率在10%到20%之间。
3G手机市场国产品牌雄踞半壁江山
从业内的统计数据来看,实际上按我国3G手机销量来计算,今年前2个月三星均第一,以华为、中兴、酷派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前5名中占据4位,苹果的iPhone所占比例并不高,没有进入前5名,仅列第六。
国产智能手机能否笑到最后
华为和中兴等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,引得国内手机厂商的生产线纷纷向智能转型。在高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,国产智能手机面对哪些机会和挑战?如何切入市场?
联发科低价芯片加剧国产智能手机竞争
3月,联发科发布第三代智能手机芯片MT6575,目标直指1000元至1500元档的智能手机市场。但与去年大行其道的千元智能机相比,搭载该芯片的同价位手机配置要高出一截,如采用ARM CortexTM-A9 1GHz的主频和CPU,以及为强化显示效果采用更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器(GPU)等
国产手机竞争异常激烈 山寨不交税争夺市场
今年一季度,手机行业加速向智能化升级,竞争异常激烈,宏观经济环境又不好,手机企业普遍不好做。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,今年1~2月份,国有企业的利润步入下行通道,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下降了40.8%。
国产厂商抢跑智能电视 语音功能成标配
前有联想、长虹、乐华等彩电厂商推出带有语音功能的电视,后有创维、康佳等相继发布2012年重头产品——同样具有语音功能。近日,经过Siri半年多的催化,国产彩电厂商的智能电视都离不开语音输入。
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分析
中兴成功跻身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,小米、魅族更是赚足了消费者的目光,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加入到了消费者考虑购买的清单之中,奔跑在 Android路上的国产手机品牌也越来越有活力。2012年1月,中国国产手机市场依然火爆。
国产手机在印度铩羽而归 主战场转移回国内
国产手机在印度市场曾是个神话,以Gfive为代表的深圳手机厂家,在2009年至2010年间,成功将Nokia赶下神坛,雄踞印度手机市场份额前十名的多个位置,Gfive以21%的份额排在第一名。然而,去年开始Gfive在印度市场却遭遇了最严重的一次挑战。

第一页  上一页  31  32  33  34  35  36  37  38  下一页  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