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元庆:谁糊涂,谁就会成为下一个柯达

发表时间:2012/11/29 浏览:10135

标签:杨元庆 联想 柯达  所属专题:模切加工专题

  问:过去十年,联想为什么一再强调市场份额,成为全球第一有什么意义?
 
  杨元庆:世界第一高峰,大家都知道是珠穆朗玛峰,但世界第二高峰没有几个人知道。这就是我们要成为第一的意义,它能极大地提升联想的品牌。
 
  此前数年,在美国百思买,联想如果想销售一台电脑,永远要比惠普便宜。这就是品牌折价,惠普卖1000元,我们就必须卖950元。但现在,我相信,联想不会再有折让,甚至还会溢价。
 
  问:PC不景气,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,很多老牌公司境况不佳,联想如何应对?
 
  杨元庆:我们将现在定位在PC+时代,谁都面临巨变,手表、汽车将来都会成为移动终端。PC+时代如此风声鹤唳,如果糊涂,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柯达。

  但传统PC依然有增长空间,产品形态需要改变。而对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新领域,如果你是一家PC厂商,你对这些新领域完全没有准备的话,那对你来说就真的是“后PC时代”了。
 
  问:联想用了28年成为PC老大,新市场形势下,中国企业如何与国际巨头争锋?
 
  杨元庆:个人终端正在面临重新洗牌。如果说以前我们中国厂商只是打打下手,现在我们至少跟国外的厂商一样了,具备了实现突破、争夺领导地位的机会。
 
  我们不必一下子就从做芯片,做操作系统,做软件出发,这并不现实。但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,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产品、对应用有不同的需求,我们应该从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需要的关键应用做起,从开发基于这样关键应用终端产品出发来迅速占领市场,抢占规模,联想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 
  问:联想的PC业务从中国市场起步做到全球第一,移动互联网战略如何展开?
 
  杨元庆: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快过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。我们将首先在中国落实移动互联网战略,我们称之为“乐计划”。
 
  凭借我们的创新优势,凭借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,凭借我们通过收购联想移动拥有的端到端运营能力,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市场率先获得成功,然后向全球其他市场拓展。
 
  问:新业务的拓展总会伴随着成本增加以及盈利压力,联想对此有何计划?
 
  杨元庆:联想已经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开始了PC+的布局,在印度、印尼、越南和菲律宾都已经推出了智能手机,未来还将进入到更多的市场。
 
  未来的增长我们很有信心,未来一两个季度,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将能够实现盈利。


  斯文少帅“咄咄逼人”
 
  外人眼里,杨元庆白净斯文,言行温和,不乏“少帅”的儒雅。但这显然不足以让其坐稳全球第一PC企业的领导者,斯文背后还应有他的霸气和韧性。
 
  IT界流传着一种说法:“没有杨元庆,联想不敢并购IBM的PC业务。”
 
  或许联想老帅柳传志更懂得他的得意弟子:“杨元庆过去是一个目的性强的人,从墙这边到墙那边,要过去,他坚决要过去,就会把墙打个洞。过去是过去了,但代价很大,房子会受损。但现在他也一定要过去,但会努力找门。”
 
  十年国际化路径的历练,杨元庆的蜕变也恰恰是这一代国际化中国企业家的蜕变,不再只是埋头销售,死缠烂打,而是坚韧有余也不乏霸气和策略。
 
  2004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时,曾遭到竞争对手戴尔的冷嘲热讽,“这起并购逃不出业界其他许多合并案的命运,两家不同的公司有可能整合失败”。杨元庆当即警告对手:“戴尔公司的成功是因为康柏、IBM没有重视他们的缘故,希望戴尔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。因为联想是一个效率和它同样优秀的企业。”
 
  用了不到七年时间(去年三季度),联想全球市场份额就超越戴尔,并进一步将惠普斩落马下。
 
 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新业务的未来,杨元庆又一次将他的霸气瞄准苹果公司。他曾公开强调:苹果很伟大,但并非不可战胜。在杨元庆看来,中国本土优势就是叫板苹果的最大本钱。他说:“因为iPad和iPhone等苹果产品在中国存在先天不足,即无法满足低收入人群对低价产品的需要,而联想则会推出一系列产品,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。”
 
  柳传志想把联想变成一家“非家族的家族企业”,继承老帅夙愿的杨元庆无疑是最好的接班人。他本人总结联想十年国际化之路时感慨:“梦想的种子深深地扎根、倔强地发芽并茁壮地成长。”


分享此文章的方式

我要评论:( 请您说点什么吧!)

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,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